手帐 · 封锁之下

本来 22 日打算就学校疫情防控下某一奇幻行为发表批评的声音,结果由于一些个人原因稿子写了一半放弃了。今天看到自己冷清的博客心里有点失落,索性将旧的手稿改写成一篇手帐。

生活

开学接近一个月,我正逐渐习惯在学校尚未解封的情况下生活。

封校对我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网购的东西依旧能送到菜鸟驿站,衣食住行基本都有解决的办法。只不过点外卖变麻烦了、不能和朋友出校聚餐、看热门电影了。乐观点,这些封锁倒是让我省下了不少生活费,在学习上花的功夫也前所未有的多了(当然也不排除我想到毕业时的焦虑情绪影响)。一个月的时间,我需要准备因疫情延误的上学期期末考试,其中的后两个月备考同时还需要学麻烦的专业课程。室友说考研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每天都要在崩溃边缘挣扎。于我而言倒也没有那么夸张,因为一些实在是难懂的专业选修课我干脆抛开了。我每天不用考虑吃什么、去哪里,早晨起床就去食堂喝一碗朴素的粥,接着在图书馆、教学楼找位置看书。上午结束了就再去食堂找个人少的窗口打点饭菜,狼吞虎咽吃完回寝室休息一会,又接着开始一下午的耕耘。晚饭也是和中午一样,但是会换个窗口换个口味。晚上接着去白天学习的位置,9 点多回寝室唠唠嗑、看看稀奇古怪的应用推送,洗脚睡觉!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我还有一些时间花在了睡觉和发呆上。

前两周我坚持的还算可以,后两周由于开始正式上课了,复习备考的时间几乎都被压榨干净,整个人也疲倦了许多。

周一一整天都是补上疫情耽误的工程实践课,三个周一分别练习车削、特种加工、电子工艺。车削车床简直是我的噩梦,蜗杆正转还是反转我根本记不住,在老师的手把手指导下我成功表演了正反转不分、瞎旋进旋出,车了一个端面后人就宕机了。还好这是两人一组用一个车床,我队友一个人就车了一个全组最光滑的作品。特种加工倒还蛮简单,画一个平面图用 3B 代码模拟切割测试通过即可,旁边的人在画守望先锋里的武器,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能画个什么,最后就对着哔哩哔哩的标志画了一个小电视的轮廓交上去。3B 代码写起来十分无脑,不需要什么逻辑处理,就是简单的算几个参数交给机器划线,无敌的我完成了自己的还帮同桌写了一份,成就感满满。电子工艺就是烙铁实践,时隔两年我再次拿起烙铁,心里五味杂陈。曾经还许诺自己做个科创大佬,现在啥也不是,连烙铁用起来都技不如人。

周二是从早上八点上到晚上八点的辛苦日,上午工程电磁场原理课讲偏工程实际的电磁场的一切理论,是咱学校电气工程的基础课。接下来新时代习思想课,最先只有黑龙江省和北京上海开设的思政课程。上午的课程约莫十二点结束,一个半小时后下午的课开始了。电力电子技术,是模电数电大类之外的电子技术理论,才开始讲六大电力电子器件,接下来会讲交流与直流四大类基本变换:整流、逆变、斩波、调压。电力系统分析,电气工程专业课,分析电力系统的理论目前正在讲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潮流计算。「潮流」是电力系统的专业名词之一,「手工算潮流」实际是讲给出某些值求解这个电力系统中任意一点的运行状态。这些课程听起来都蛮有专业的感觉,虽然不像数学物理理论那样抽象,但实际用到的都是这些基础知识(尤指电路),公式不好记且需要理解推导过程。电气工程这一体系在这些课程的讲解下逐渐现出轮廓,我深深感觉到高等数学、物理、电路基础知识在更加高深的理论中重要性。这些专业课普遍需要复变、电路的知识来支撑,各种数学模型、等效电路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理解起来十分难懂。

周三周四周五除了上面的课还有数字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数电还算可以听懂,正在讲一些逻辑电路。数电老师十分关心坐在后排学生的听课体验,课前经常在教室后面和同学唠嗑,鼓励大家往前坐。这好像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咱学校有这样的老师。自动控制原理,咱学校的考研课,用数学模型分析计算传统控制系统的性能。刚听起来这段时间和我上学期选修的数字信号处理有点相同的感觉,用数学函数表示输入信号输出信号,讲课过程中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张口就来,听了几节课我就完全蒙了。

专业选修课已经开课的只有可编程控制器,讲的是用只有中国地区还在用的西门子 S7-200/300 控制器做小项目比如物块分拣、电梯什么的,实验课的占比很大,很多课都像这样不仅在理论上要求掌握,在动手实验的能力要求上也没有丢下。简单来说就是水课没得了。

读书

繁重的学习任务让我这个月牺牲了很多娱乐摸鱼的时间。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读书了!

中旬我在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三体》,这是我一直想读的书。高三时就买了全套纸质书,还有银河帝国的全套,信誓旦旦计划要在高考之后好好读,结果后来时间全花在了追剧看电影上,三体也只看了第一部汪淼玩「三体」游戏的那几章。开学来打算将家里的书带过来,奈何行李太重了,小说就被我抛弃了。在图书馆借完书当天晚上我找了个座位看三体,越看越着迷,一直到九十点才回寝,旁边的数字信号处理书一页都没翻。三体第一部按我的总结是以纳米材料科学家汪淼的视角讲述了叶文洁在文革前后在红岸基地(和后来的第二红岸基地)与三体人建立联系并成立了地球三体组织、准备迎接三体舰队的故事。

大部分时候,我对看书其实并不太感兴趣。小的时候喜欢看那些传说神话之类,读起来也许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最主要的还是感觉故事情节有趣。后来我也只是在《少年博览》《科学 FANS》中找故事读,没怎么读过文学著作。这大概就是为啥现在的我品味素质修养都不太高的原因吧。初三读过《斗罗大陆》第一部,高中读了一点点《雪中悍刀行》,这些书我觉得都不是拿得上台面的,让老师看见了指定要被没收而且批评。而《三体》作为屡屡获奖的科幻文学作品,其中的物理知识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就算让老师逮着了应该情节也不能算太严重。读完第一部三体之后我接着借来了李淼的《〈三体〉中的物理学》给自己深度扫盲,借刘慈欣为李淼作序《比科幻更神奇的科学》中的一句话为这本书做总结:

他(李淼)并没有像一般的读者和网友一样,专注于挑小说中的硬伤(在这方面他无疑是最有资格的),而是以《三体》中的科幻内容作为引子和起点,描绘了一幅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宏伟图景。

这本科普我目前才读了一半,我对后面李淼「从物理学的角度」探讨「自由意志」的命题十分期待。我越发觉得数学、物理基础学科是如此的神圣,只有天才才能掌握吧。

借到三体第一部之后一天我把所有的复习工作都推了,一心读三体,驰骋在浩瀚宇宙中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到达那里。第一部读完之后我立刻去借了第二部并且以更甚的热情读完了,罗辑的那句「我对三体世界说话」真是太震撼了!最后一章,人类面对比自己强大无数倍的三体世界几乎没有丝毫战胜的希望,唯一的面壁人罗辑作为最后希望也失去了人类的信任,但即使这样被人类驱逐的罗辑还是扭转了局势建立「威慑」。这一部中刘大对宇宙文明法则的思考我觉得堪比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太神了!如我在众多日漫中力推《进击的巨人》一样,《三体》也将是我在科幻文学的前排推荐。

第三部在图书馆没有借到,我便借了另外一些书,比如《冰与火之歌》《梦的解析》《黄衣王》。《冰与火之歌》是 HBO 权游的原著,《梦的解析》大概是每个心理学学者必读书籍,《黄衣王》大概是和「克苏鲁」一个范畴的小说。其实还打算借猫腻的《庆余年》和紫金陈的《长夜难明》,但这两本都借不到,估计是改编电视剧热播带动的吧。

我真恨,为什么前两年花了那么多时间在看无意义的视频上?

◀ 年度 · 2020为 Gridsome 添加 Artalk 自托管评论系统 ▶
Comment on Monstx's Blog

评论发表后 UA 信息、IP 地址会被记录,分别用于评论区展示和垃圾评论拦截。
无特殊原因评论不会被删除,你应该懂得如何发表适当的言论并对其负责。